2010年8月1日 星期日

對話

這是個很奇怪的狀況;人,只有一張嘴,但有兩個眼睛和兩隻耳朵。

可是我們用嘴巴的時間比用耳朵和眼睛的時間多得多?

話多卻又做不到「善言無瑕謫」的境地,也因此造作不少口業啊!

這是內人告訴我的她的觀察:兩個老人家重逢敘舊,一方問起某事,另一位便話說重頭。常理說;問話者當想聽聽他想知道的答案,但事實不然,別人在說話的當下,自己又起他意,便又不吐不快的插嘴引發另一話題。

聊了半天,失了主題,想知道的沒得到答案,想說的不能暢快表述,兩方虛耗幾多光陰,多累人啊!



啊哈……,我發現所謂的「老」,指的就是說的多,聽進去的少了。

2 則留言:

Lee 提到...

阿全老師:
見您這則短文 想起近來讀了一篇文章覺得有趣 節錄其中與您分享..

==
鼎州德山宣鑒禪師,簡州周氏子,丱(音貫,年幼)歲出家,依年受具。
精究律藏,於性相諸經,貫通旨趣。常講〈金剛般若〉,時謂之「周金剛」....
後聞南方禪席頗盛,師氣不平.... 遂擔〈青能疏鈔〉出蜀,至澧陽路上,見一婆子賣餅,因息肩買餅點心。
婆指擔曰:「這箇是什麼文字?」師曰:「青龍疏鈔」。
婆曰:「講何經?」師曰:〈金剛經〉。
婆曰:「我有一問,你若答得,施與點心。
若答不得,且別處去。
「金剛經」道:〈過去心不可的,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未審上座(按:對僧人的尊稱)點那個心?」師無語…… 師將疏鈔堆法堂前,舉火炬曰:「窮諸玄辯,若一毫置於太虛;竭世樞機,似一滴投於巨壑。」遂焚之。
==

chuan 提到...

雖覓心了不可得,卻仍不能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