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3日 星期六

區分本能或妄心的要求 (台灣無畏如來芽大圓滿禪修中心-----安靜的人有福了)

 

安靜的人有福了
問:我無力控制住自己的慾念。如果控制自己就會變得像個瘋子,我該如何是好?
答:餓了吃飯,睏了睡眠,有慾念了合理釋然,有何困惑?慾念如體內七月流火,過了時節自然消減;深秋之時,大日清淨耀而不灼;及至冬時彼日直暖人心,天寒地凍,還盼日出以暖容耶?
困住人的永遠不可能是表面看見的事物,而是對那事物所衍生出的念頭及念頭的執著,若不於某事上生念,亦不執彼念則無亂事。
有關慾念,是哪些念頭擊中了你,信念纏住了你?作內在的掃描、探查,找出那些信念查看清楚,當能有效止諸內亂,還內在平安。
身體就像大地,內有地、水、火、風、空,因為它也是緣起和合,所以會有變異,如出現情況莫怕,那只是流變的一個環節,一切無常,症狀或情況會自然變異,你想留也留不住,無常會更新一切。
安順地過日子,讓身體是身體,你是你,你不找它的事,它不找你的事;若它出了事,照看它如小兒,餓了餵食,冷了穿衣,睏了睡眠…,儘量滿足它,過後不留,不執前塵舊事,如此身心安靜,天下太平。
不要恐懼縱容身體,怕它會無限非分需索,不會那樣,身體的欲望非常少,它僅為生存而需求,多餘的是妄心要的。區分本能或妄心的要求,能看出身體的需要很低、很少。
觀察就知,食物要求色香味,衣服要求奢華,貪睡,這些是妄心以身體為幌子的要求,實際上身體只如嬰孩,不妄求。不要錯怪身體,溫柔對它,滿足它的基本需求,讓它平安無事為你服務;檢視質疑妄想,減輕妄想的誘惑錯覺,還身心一個太平日子。
人人都有智慧平定自己的身心世界,世間法門可以把你引回本來的平安之中,你解脫的願望越大,心汲取的智慧就越多,你自己可以搞定。先瞭解自己的身心,安靜的人是能夠聽見自己身體及真心的人。安靜的人有福了,老天在和他說話,他將收到老天的禮物。

2022年4月8日 星期五

覺察和內省有什麼不同? (克里希那穆提)

 

覺察和內省有什麼不同?
克里希那穆提 
 
問:覺察和內省有什麼不同?覺察的時候,是誰在覺察?
克:我們先來檢視一下我們所指的內省是什麼意思。我們所指的"內省",就是向內看自己,檢視自己。
為什麼我們要檢視自己?為了提升,為了轉變,為了改善。你內省是為了成為什麼人,否則你是不會沉溺於內省的。
如果沒有改善、轉變、成為什麼的慾望,你是不會去審視你自己的。顯然那就是內省的原因所在。
我生氣了,為了擺脫憤怒或者緩和、轉變憤怒,我就內省,審視我自己。
內省的時候,即意欲改善或轉變自我的反應的時候,一定帶著一個最終的目的。如果那個目的沒有達到,你就會低落、沮喪。
因此,內省必然伴隨著沮喪。不知道你內省的時候有沒有注意到,當你為了改變自己而向內看時,總是湧動著一股沮喪的暗流。
總是會有一股你不得不與之對抗的情緒之波,為了克服那股情緒等,你不得不再次審視你自己。
內省不是一個釋放的過程,因為它是把現實的狀態轉變成某個非現實的樣子的過程。顯然,當我們內省時,當我們沉溺於那個特別的行為時,實際上發生的狀況就是那樣的。
在那個行為中,始終存在著一個積累的過程,那個"我"為了改變而檢查某個東西,因此始終存在著二元對立,因而也是一個充滿挫折的過程。永遠不會有釋放,而且,因為感受到挫折,情緒就不免低落。
覺察則完全不同。
覺察是不作譴責地觀察。覺察帶來領悟,因為覺察當中沒有譴責或認同,而只有默默地觀察。
如果我想了解什麼,我就必須觀察,必須不批評,不譴責,不從中追求快樂或避開不快樂。
必須只有對事實的默默觀察。沒有目的,只有應事而觀。
如果存在譴責、認同或辯護,那種觀察及其帶來的領悟就會戛然而止。內省是自我提升,因此內省是自我中心的。
覺察並非自我提升。相反,它是自我的終結,"我"的終結,也終結了它全部特有的個性、記憶、需要和追求。
在內省當中存在認同和譴責。在覺察當中不存在譴責或認同;因此也不存在自我提升。這兩者有著天壤之別。
想要提升自己的人永遠無法覺察,因為提升意味著譴責和達成目標。
然而,在覺察當中,你觀察但不作譴責,不否定也不接納。那種覺察始於外在的事物,去覺察,去與事物接觸,與自然接觸。
首先是對事物渾然一體的覺察,敏於感受物體、自然和他人,這意味著關係。
然後就是對觀念的覺察。這種覺察,這種對事物、自然、他人以及觀點的敏感,並非由分裂的過程組成,而是一個統一的過程。
它是對萬事萬物不斷地觀察,觀察內心出現的每一個思想、每一種感受、每一個行為。因為覺察不帶譴責,因此也沒有積累。只有當你持有一個標準時,你才會譴責,這意味著積累,因而也意味著自我的提升。
覺察是去瞭解自我的行動、"我"的行動,在與他人、與觀點、與事物的關係中瞭解。那種覺察是一刻接一刻的,因而它無法練習。當你練習某件事情,就會成為習慣,而覺察並非習慣。
一顆習以為常的心是不敏感的,一顆在某個特定的行為軌道中運作的心是遲鈍的、殭化的,然而覺察需要持久的彈性和警覺。這並不難。當你對事物有興趣時,當你興致盎然地觀察你的孩子、你的妻子、你的植物,觀察樹木和鳥兒時,你就是那樣的。
你觀察卻不譴責、不認同,因此在那觀察中有著徹底的融合。觀察者和被觀察者徹底合而為一了。這實際上就是你對事物深感興趣時出現的狀態。
因此,覺察和自我擴張式提升的內省有著天壤之別。內省導致挫折,導致更多更嚴重的衝突;然而覺察是一個從自我的活動中釋放的過程,它是覺察你的日常活動,覺察你的思想、你的行為,覺察他人,觀察他。只有當你愛著某個人,當你對事物懷著深深的興趣時,才能做到這一點。
當你想要瞭解你自己,瞭解你的整個存在,瞭解自我的全部內容,不只是某一兩個層面時,顯然就絕不能譴責。我必須對所有的思想、所有的感受、所有的情緒、所有的壓抑開放。
隨著覺察的範圍越來越廣,從所有隱秘的思想、動機和追求中解脫的自由就越來越深。
覺察即自由,它帶來自由,它產生自由,而內省則培植衝突,它是一個自我封閉的過程,因此其中總是有挫折和恐懼。
因此內省和覺察是完全不同的。
內省導致挫折和進一步的衝突,因為其中蘊含著改變的意圖,而所謂的改變只是一種改頭換面的延續。
覺察是一種沒有譴責、沒有辯護或認同的狀態,因此就存在瞭解;在那個被動的、敏銳的覺察狀態中,既沒有經驗者,也沒有被經驗之物。
內省,是自我提升、自我擴張的一種方式,
永遠不會通向真理,
因為它始終是一個自我封閉的過程;
然而覺察,是一個可以產生真理的狀態,
關於實情的真理,
關於日常生活的簡單真理。
只有領會了日常生活的真理,我們才能走得更遠。
要走得更遠,你必須從近處著手,但大多數人都想一步登天,不領會近在眼前的東西,卻盯著遙不可及的東西。
當我們瞭解了近在眼前的事物,就會發現近和遠的距離並不存在,並不存在距離——開始和結束是同一的。

2022年3月7日 星期一

一念之間

 

本文來自  Niseema Tsai

正念覺察在『觀』什麼?
『觀』你的起心動念?
『觀』你對『好壞外境』的回應方式
然而,當念頭擋住了你,你就看不清。
你如果跟念頭不斷鬥爭,一念隨一念,
會耗盡你的精力而失去穿透的力量。
你永遠不可能消除念頭,
要在念與念之間剎那穿過去。
穿過去,立刻就安靜下來了。
那些平時動蕩起伏的浮想聯翩的思緒
仿佛全部都靜止定格,
你就進入了一個超越念頭超越思緒
超越你通常所感知的一切現象的世界。
它們就像透明物疊加在你穿過去的地方。
你的關注點就這樣一回頭,就從局限進入了無限,
從某一個局部的焦點進入無焦點的世界。
一旦被心智聚焦,就會陷入一個理不清的混亂狀態,
這個狀態一切都有因有緣,
而一切因與緣都不是你所能左右的,
都是無機運行的。
你不由自主就被牽涉進去,
不由自主的深陷進去,
你就失去了你的自由狀態。
什麽是你的大自由狀態?
穿過繁雜動蕩不安的現象,
穿過起伏不斷的思想,
不聚焦於任何一個點,
你就進入了一個無窮廣闊安靜緘默的世界,
這就是你的自由狀態,也是你本來的狀態。
你的自由狀態不受制於任何現象,
你的自由狀態超越一切現象與干擾。
你並沒有『排斥』任何現象,
你也不曾『阻擋』任何對象。
不排斥你的念頭,也不阻擋你的念頭,
就這樣趕快穿過去。
想要穿過擁擠的人群,必須要從人群的縫隙中前行。
不能停下來 ,停下來就會遇到阻礙。
穿過連續不斷的念頭,
就要從前念與後念之間的空隙處穿過去。
就像你在人流中穿梭,你沒有招惹任何人,
你卻順暢的擠過人群的夾縫快速的穿了過去。

2022年3月6日 星期日

業力 --- Niseema Tsai

 

~『如果你氣急敗壞地沖著我吼,你罵我是個渾蛋,這跟我沒有關係,這是你的業力。如果我因此而生氣了,我吼叫回去了,這是我的業力。你的業力,就是你對於由五種感官引發的覺受的回應。而你的回應的方式,就是以上說的四種:你的想法、你的語言、你的行為、你的覺受。』
土星是業力,過去生,你有什麼『未竟、未了』的生命功課,都紀錄在你此生的靈魂劇本中。
台灣傳統的宮廟系統通常都有為人『消業』的服務,有自我覺察能力的人,都知到『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過去生由於『性格缺失』所造成的各種『業力』,真的透過『用錢買贖罪卷』就能『抵銷』業力? 海王推進雙魚後,身心靈圈也有各種『業力解除』療癒課,透過自稱有神通力的老師幫你『解除業力』,至於到底『業消了沒』,當事者最清楚。
大家都想清理業力,卻很少有人可以說出業力到底是什麽東西。靈性市場上就是這樣打著學員『懶得自己做功課』,多少療癒師告訴你,我幫助你清理了你的業力,然後你滿心感激。事實上,你也不知道對方幫你清理了什麽鬼,對方也不知道在幫你清理什麽鬼。如果尚且不知道業力是什麽,那又從何談起清理?因為都不知道為什麽清理,也不知道清理的什麽東西。
在很多人心裡,業力就像是一種詛咒,它是一個不好的東西,所以一定要清理。當與某人關係不好時,也會說一句:“這是業力”。 但其實業力比這個要大得多。
你就是業力。這個你,當然是你認為的你,無論你稱這個你為心智也好,頭腦也好,小我也好,它本身就是業力。它是一個大大小小的多生累劫被制約的程序組成的模塊。它決定了你所有的認知,你對一切的態度和看法以及對發生的一切的反應。而有意思的是,周圍的一切也在同時幫助組建及更新這個模塊。
既然我們開始談到業力的這個話題,那麽就是必須從二元相對世界的“有”的層面上的東西。雖然它本性畢竟空,但當我們要拿這個概念出來討論時,就必須從“有”的層面上來講。
在“有”的層面,當然你有你的業力,我有我的業力。不同的身體是不同的接收器及處理器。你如何看待一切,你對於一切如何反應,你如何行動,這些就是你的業力。
打個比方:如果你氣急敗壞地沖著我吼,你罵我是個渾蛋,這跟我沒有關係,這是你的業力。如果我因此而生氣了,我吼叫回去了,這是我的業力。如果你跟別人講我的壞話,這是你的業力。但如果我想報復你,跟更多人講你的壞話,這就是我的業力。
而大家發現沒有,一個巴掌是永遠拍不響的。所有的業力之間是互相糾纏、互相影響的。你的行為會影響我對你的態度與看法,會影響我對某類人的態度與看法,甚至會影響我對世界的態度與看法,而這些態度與看法一定會在我的行為中表現出來,而我的行為又會影響其他人對我的態度與看法,會影響他們對某類人的態度與看法,甚至對於這個世界的態度與看法,然後那些態度與看法又會透過行為展現出來,然後『無限循環』下去。
而共同的業力也是存在的,我們稱為共業,因為業力同時也是相互交織的,就像一面巨大的織錦。星盤中的『土天海冥的星座說明了時代共業』。當我們看到歷史上的某個名人,他喪盡天良,做了很多壞事,然後得到一個不好的結局,我們也許會冷酷地說:“活該!” 好像那個人做了壞事,得到了不好的結果,這件事就完了。但你沒有意識到,我們現在的每一個人所處的環境,正是歷史上所有人業力交織的結果,也是未來人共業的因。
為什麽我們會一起生於這個時代,為什麽這麽多人為了利益而掠奪地球資源?為什麽這麽多人可以毫無同情心地殘害動物?為什麽這麽多人都生活在一個連食物的安全性都得不到保障的地方?為什麽?為什麽?為什麽?
因為這就是共業。從這個層面來講,我們都是被詛咒的人,我們的祖祖輩輩都是被詛咒的人。被誰詛咒的?被我們自己。由於我們不知道我們是一體的,我們以為我們是分離的個體,於是,我們自我保護,於是我們通過侵害他人來維護自己的利益。
有誰?『不曾』希望壞的事情發生在別人身上?有誰?又不曾受到過同樣的詛咒?祖祖輩輩,一直延續,不斷輪迴。而這個遊戲只有自己,沒有別人。所以我們到底在詛咒誰?而我們,又同時是被祝福的。有誰?不曾真心地希望對方過得好?有誰?又不曾受到過真心的祝福?這也是同樣祖祖輩輩,一直延續,不斷輪迴。我們從來沒有祝福過任何人。任何的祝福都是給自己的。
而我們可以生活在這個沒有戰爭的時代,物資豐富且科技發達,大家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實現自己想實現的夢想。這同樣,也是共業。
這個世界因業力而產生,這個世界也因業力而不停地發展。它是瑜伽哲學所說的瑪雅幻相女神優美的舞姿。它就是瑪雅女神本身。它就是這個夢本身,這個遊戲本身。你與最好、最親的家人和朋友聚在一起,是因為業力。你與某個人互相傷害,不眠不休,這也是因為業力。
業力就是你。當你還沒有看到業力就是你時,你需要先理解因果法則。有因必有果,無論在最終層面上因果存不存在,但在你還沒有悟到因果不存在時,它是存在的。它是物質宇宙的鐵律。
什麽是因果?你播種什麽,你就收獲什麽。你的現在,是之前一切的果,也同樣是之後一切的因。就像,你昨晚上煮好了湯,所以你今天早上有早飯吃。
業力是依據因果律運行的。大家共同處於的環境就是一個共業。你生於台灣,這是與所有其他台灣人的共業。你出生在某個家庭,這是與其他所有家庭成員的共業。你被堵在路上,是與其他所有被堵在路上的人的共業。就連你覺得自己不幸,也是與其他所有覺得自己不幸的人的共業。當然,共業還永遠不止這些,但先知道這些,已經足夠打破一些東西了。
但業力到底是什麽?先不談它就是你,因為沒有相關的體悟,你不會了解,它就是一句廢話。作為一個人類,每天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在發生著,而你擁有的是回應的能力,你對於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的回應、你的想法、你的語言、你的行為、你的覺受,就是你的業力。
你有一種錯覺,覺得是你在主動地做什麽,但其實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在被動地因個人習氣在回應當下發生的一切。不論是回應你的念頭,回應別人的話,回應一個突發狀況、一個處境,回應天氣,回應別人的行為,你的業力,就是你對於由五種感官引發的覺受的回應。而你的回應的方式,就是以上說的四種:你的想法、你的語言、你的行為、你的覺受。
我們覺得,是生命讓我有了某種想法,是生命讓我有了某種感覺。這個潛台詞是:生命應該為我負責。再擴展開來就是:生命裡的人事物應該對我如何看待他們、如何對待他們、感覺好不好負責。那我們的自由到底在哪裡?自由的開始,意味著你需要對自己負百分之百的責任。就連無法為自己的身口意負責這件事,也同樣既是共業,也是個人業力。
有沒有看到,你遇到某些特定的事,就會有些特定的反應?比如,你的孩子一出現某個行為,你就一定心理不開心,並且把孩子的未來認定定為沒有希望了。然後你腦子裡會重覆某個同樣的念頭,最後以大吼大叫來回應這件事情,而孩子看到你的回應後,他的回應變得要麽消極,要麽暴躁。而有意思的是:這類的情況會一再地發生。
從以上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到,這樣重覆發生的事件,就是你與孩子的家族共業。孩子不斷做出某種同樣的行為,是孩子的業力,他回應你的回應也是他的業力。而你對於這件事情的回應,以及對於孩子的回應的回應,卻是你的業力。
萬事萬物,都在一張巨大的業力之網中。就連你吸引來的念頭都是由於性格習氣業力。你與人的互動、你的喜好……
我想讓你們思考:業力到底有沒有好壞?每個人,不止你一個,每天都在對發生的人事物做出反應。每個人的業力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業力網。你只能看到你看到的,但不代表你看到的是全部。如果你看不到全部,你怎麽來評判業力是好的還是壞的?
例如,店家失去了生意是壞事,但轉身後,他又因為同樣一件事情得到了更多,因為後來他租了一畝地,開啟了新事業,我們評論一件事的好壞,難道僅僅只是以讓我們感覺好不好為標準嗎?同樣,我們評論業力的好壞,是否還是以讓我們感覺好做為標準?
我們懼怕不好的業力,是因為這樣的業力讓我們太痛苦。我們喜歡好的業力,是因為這樣讓我們感覺很好。通常,這輩子能成為很親近的人的,都不是什麽善緣。你可以受到的最大的傷害或者給出的最大的傷害往往來自於最親近的人。真正的善緣應該是互相友愛,祝福,但不需要從彼此索取。當然,也並不說,不是善緣,它就不可以轉化成善緣。
希望這篇文章,可以讓人先謙卑地『探究』更多一些關於業力的東西。你幫別人讀阿卡西,會不會牽扯到別人的業力?對方來找你,你幫人讀,這已經是業力的運作。但同時也,記得,你永遠不會牽扯到別人的業力理,除非你對於“牽扯到別人的業力理”這句話很相信,並且做出相應的回應。這就是你的業力了。
別人如何回應一切的發生,是別人的業力。你給予建議,是你的業力,你不給予建議也是你的業力。你的一切回應,以及選擇不回應都是你的業力。別人無法背負你的業力,就像你無法代表別人去反應一樣。當你們有交流時,這就已經是你們的共業了。
以上是在告訴你,業力無可逃脫,除非『那個你自我認同的你』不在了。而且,它比我們的”是非、對錯、好壞、黑白、善惡”的概念要大得多。
記得,你需要去看到,去回顧生命中讓你不開心的時刻。然後看到,每次這種類似的事情發生時,你同樣的反應是什麽,你當時的感受是什麽,在想什麽,說什麽,做什麽。然後你的回應會引發對方的什麽回應,然後你又會有什麽同樣的反應。
業力的一種表現方式是模式。模式就是生命中周而覆始地出現的一些情景。它總是讓你不開心。問自己,你是不是厭煩了自己像個機器人一樣,遇到同樣的事情,就會發生同樣的反應,一遍又一遍。
如果你沒有厭煩,那麽歡迎它的周而覆始。這種周而覆始總有一天會讓你到達忍耐的極限,直到你有能力說出:“真的夠了。”
然後你會盡你一切的力量掙脫你的輪迴。『色受想行識』的模式就是輪迴,你生活中每日可以看得見的輪迴,就是毫無新意,無聊至極。不要問我為什麽你脫離不了輪回,那是因為你還沒有受夠,還沒有厭煩。等你厭煩的那天,你會發現一個叫做解脫自由的東西。
而業力,它也是可以很美的。當你可以不要再要求生活裡的人事物,對你的身口意負責,當你可以為自己負百分之百的責任時,各種業力都是善業。
你無法控制什麽會來到你,什麽會發生,但你可以做到控制你對任何來到你的一切的回應。這個不容易,需要穿越種種的模式。但請記得,你給出去的一切,最後都會回到自己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