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相境界,無法言說。 但我們總想尋個下手處,於是 "不隨聲色動念、不逐相貌生解" 是我認為可以當個座標的,不過馬上有個疑惑上來;那會不會像 "翠竹、黃花" 一般,可有異處 ?
正在不解,就從不曾謀面的大德 '辜隱' 這裡獲得了一些端倪:
http://lilac120.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3106955
生:破除了我見,怎麼還會有動力?
師:明白無我的人,照樣可以吃飯工作,但是知道裏面沒有一個「我」在吃飯,「我」在工作,只有活動而沒有「自我」,我並不是動力,因緣才是真正的動力。
生:沒有自我,誰在活動?
師:活動只是因緣和合,裏面不需要我。但是為了區隔我不是你,也不是他,才建立「我」的代名詞,其實是沒有實體的。就像一堆積木,可以堆成房子,車子,可是堆完之後,手一推,就什麼都不是了。
生:可是,如果沒有「我」,一切的努力又是為了什麼?這太可怕了!
師:無我只是沒有固定,沒有獨立性,而不是沒有因緣和合的現象,這就是真相,沒有什麼可怕的。反而清楚地知道無我,不管我們如何努力保存它,或希望變成我們理想中的狀態,都只會照著因緣法則來改變,呈現各種狀態。所以沒有追求,也沒有放棄,所放下的,只是不合因緣的期待和認知,這反而是減少煩惱,活得更自由,不受內心的執著所困。
生:我還是覺得若有所失,掉進虛無去了。
師:沒有自我的錯覺,心靈更豐富,可以隨著因緣的淨化和改善,人生更趨向於真善美。
生:既然無我,真善美又有什麼意義?
師:無我,所無的只是本來沒有的錯覺,「但見緣起,不見於我」,看見無我的人,內心沒有自私和執取,生命自然展現真善美,並非刻意追求真善美。
師:無我只是沒有固定,沒有獨立性,而不是沒有因緣和合的現象,這就是真相,沒有什麼可怕的。反而清楚地知道無我,不管我們如何努力保存它,或希望變成我們理想中的狀態,都只會照著因緣法則來改變,呈現各種狀態。所以沒有追求,也沒有放棄,所放下的,只是不合因緣的期待和認知,這反而是減少煩惱,活得更自由,不受內心的執著所困。
生:我還是覺得若有所失,掉進虛無去了。
師:沒有自我的錯覺,心靈更豐富,可以隨著因緣的淨化和改善,人生更趨向於真善美。
生:既然無我,真善美又有什麼意義?
師:無我,所無的只是本來沒有的錯覺,「但見緣起,不見於我」,看見無我的人,內心沒有自私和執取,生命自然展現真善美,並非刻意追求真善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